ITIL(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)即信息技術基礎架構庫,是一套全球公認的IT服務管理最佳實踐框架。
ITIL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由英國政府部門提出,旨在將IT服務管理的最佳實踐文檔化,幫助組織優化技術資源的使用效率,實現業務增長與數字化轉型。其核心目標是“以業務需求驅動IT服務管理”,強調通過標準化的流程將IT服務與組織戰略緊密結合。
ITIL框架圍繞“服務生命周期”構建,包含五大核心階段:服務戰略階段,關注如何將IT與業務目標相結合,確保IT支持組織的業務需求和目標,包括服務組合管理、財務管理等活動;服務設計階段,負責規劃和設計新的IT服務以及改進現有服務,涵蓋服務目錄管理、服務級別管理、容量管理等內容;服務過渡階段,管理服務從設計階段到運營階段的過渡,涉及變更管理、發布與部署管理等;服務運營階段,管理和執行服務的日常運營,包括事件管理、問題管理、請求履行等;持續服務改進階段,通過持續的評估和改進措施,提高IT服務的效率和質量,主要活動有服務評估、流程評估等。
通過實施ITIL框架,組織可以獲得諸多好處。例如,能提高IT服務的質量和效率,確保IT服務穩定、可靠并滿足業務需求;實現技術與業務目標的一致性,使IT服務與組織的戰略目標緊密結合,支持業務發展;優化資源利用,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和流程管理,提高IT資源的利用率,降低運營成本;還能提高客戶滿意度,通過標準化流程和快速響應機制,提升IT服務可用性和可靠性。